宋春红委员并附议人: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政策支持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巢湖是长江重要支流,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泊。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彰显省委、省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魄力,也是合肥乃至安徽生态保护修复的标志性工程。目前,我省已在环巢湖周边建立包河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巢湖槐林省级湿地公园和巢湖柘皋河省级湿地公园等5处湿地公园。同时,积极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扩大湿地面积,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巢湖湿地生态功能。
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出的给予技术支持的建议,下一步,省林业局将会同省直相关部门、高校院所、合肥市直相关单位,就如何“保护好、治理好、利用好”巢湖国家重要湿地,更好发挥湿地蓄洪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提供技术支持。
一、成立环巢湖湿地公园群建设专家组。成员包括省市林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院、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专业学者等,指导实施环巢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和各湿地公园建设。
二、指导制定环巢湖湿地植被正面清单。围绕巢湖生态湿地的行蓄洪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根据微地形状况,提出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成活率高和耐水淹的植物名录,形成湿地植物配置正面清单,指导开展生态湿地蓄洪区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提升环巢湖湿地水质净化功能。
三、指导调整湿地产业发展。指导地方政府和社区群众根据环巢湖生态湿地蓄洪区特点,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通过种植水生蔬菜、水生花卉和发展生态养殖与立体种养等措施,调整传统生产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
四、打造环巢湖湿地公园群宣传品牌。坚持湿地公园建设理念,推进湿地公园规范化建设,发挥湿地公园保护修复、环境教育、生态旅游、自然体验等功能,继续支持合肥新建湿地公园,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把环巢湖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民生工程。
五、创新湿地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合肥市环巢湖地区纳入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围绕创新国际湿地城市发展模式、探索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湿地保护修复机制、探索建立巢湖生态廊道保护发展机制4个改革创新点,不断破解制约湿地保护修复的制度瓶颈问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着力把环巢湖地区打造成为全省林长制改革湿地保护修复的创新样板区。
六、推进环巢湖流域智慧湿地建设。组织开展合肥市巢湖流域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通过“数字巢湖”建设、生物资源调查、环境质量监测等工作,构建十大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掌握湿地资源动态消长规律,建立预警机制。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安徽省林业局湿地管理处
联系电话:0551-62634278
安徽省林业局
2021年5月11日